问思拾贝杂集(14)

原创 海天雨虹微信公众号《 科学前沿 思考未来  》2023-07-19 08:37 发表于山东

宇宙万事万物和谐一致,妙想附体,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万物皆数”;柏拉图认为万物数形,和谐统一;爱因斯坦认为,造物主创世神工巧匠,唯一选择

美是模糊的概念,又是一个很实在易感知的事物。若问什么是美,一言两语,道说不清楚,遇到美时愉快感受瞬间自然而生,说不出原理机制,体会得到那种赏心悦目

相对论、万有引力及其他

宇宙时空所有的物质都始终处于加速运动之中,没有经典物理学中那种理想的均速或者恒速运动,这是由物质的万有电磁引力与万有电磁斥力决定的。万有电磁引力与万有电磁斥力,是物质相互作用影响的的作用力,是宇宙物质的本质性作用力,研究宇宙时空中的物质时,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上,假设物质处于均速恒速速运动之中,这种假设不真,从而,由此假设推得的结论也不真

(狭义、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宇宙数学变换,以另一种视角另一种理念看待宇宙物质、时间与空间三者的关系,是一种人为地将物质、时间和空间三者视观等同化,认为物质、时间与空间三者都是引起宇宙事物存在变化的主角,是等价性自变量

殊不知,宇宙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引起宇宙事物存在的变化的主角,而且,它本身就是本真出演;时间仅仅是观察者对事物起始位置、持续运动变化、终止位置等变化快慢、间隔长度过程的标识;而空间则是物质在宇宙中本色出演的每个时段的舞台

对于宇宙事物演出来说,物质是本真演出主角时间、空间配角都不是,甚至连演出道具都不是,它们仅仅可算是观察者,是物质本真演出事物时的场所提供者(空间)、过程见证者、轨迹记录者(时间)。

相对论的宇宙观是一种奢侈化应用数学的另类宇宙观,相对论就是一面数学宇宙哈哈镜,通过数学变换,如将圆展开变换为直线,将球面展开变换为平面,将现实宇宙转换为数学宇宙哈哈镜中的虚像模样,的确也是一种宇宙影像,也是一种宇宙观,这种宇宙观显示的是宇宙的表象,而非宇宙物质那唯一的现实真实存在,曲解了宇宙的物质本质,将万有引力解释为广义协变的化身,它不能给出宇宙万有引力的本质,更不能推演出万有斥力存在的理论机制。

然而,相对论给出了质能数学方程式,并以质能数学方程式预言了原子能开发应用的可能性,并获得了成功,并被推崇为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库伦电荷作用力定律公式、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并驾齐驱的物理学数学方程式,但是,质能方程式的本质不是质能转换,而是物质结构能量的释放,质量是守恒的,能量也是守恒的

数学在物理学中是一种研究工具,应用数学对事物进行研究思考的方法与过程,被称之为数学模拟;而由数学模拟建立起来的确定模型,被称之为数学模型;由数学模型建立的数学公式,被称之数学模拟公式;由数学模拟公式逻辑、数值演绎获得的结果,被称之为应用数学对该事物描述的数学模拟结果;而对该事物描述的数学模拟结果,与该事物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被称之为数学模拟误差;数学模拟误差与被模拟事物本真之比值,表征着数学模拟精度

因此,用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描述时,建立数学模型、寻找模拟公式、进行模拟演绎、给出模拟结果、进行模拟比对、确定模拟精度、判定模拟成败,这是一个严格的科学研究过程,数学被作用研究工具,在物理学及其他科学中被得到广泛应用。

在数学模拟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有几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需要罗列出来,因为它决定着数学模拟的成败(歪打正着的例外),研究者对准备进行数学模拟的事物的认知程度、资料整理、总体把握、结果方向、精度要求等等,对数学工具门类的选择要求(几何的、数值的、集合)等等。

而对事物认知程度和对模拟精度要求,二者尤为重要,认知程度决定着数学方向、数学模型、数学公式的选择,而模拟精度要求决定着对数学模拟结果的取舍。

牛顿在开普勒观测、记录的大量的太阳系天体运行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研究、分析开普勒总结的太阳系行星三大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应用数学、力学模拟方法而得到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麦克斯韦是在法拉第大量电磁实验现象记录、资料整理、研究思考基础上,深挖现象本后蕴含的本质,建立数学微分方程组,在电磁学研究上获得的伟大的成功的数学模拟;而爱因斯坦则是在大量原子能、化学能变化转换现象的基础上,应用光速不变性假设,建立质量能量关系数学模型,给出的质量能量转换模拟公式。

这些公式著名数学模拟,都已成为科学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的经典碑文,彪炳史册,然而,每一个数学模拟都有其与时代对应着的局限性,这是由数学模拟与宇宙事物本真之间的距离的接近程度决定的。

人类科学尚未达到终极真理,所以,宇宙物质事物的本真是客观存在的、唯一性的数学模拟再精准也仅仅是物质事物本真的近似。而所谓的数学模拟经典公式,则仅仅代表着一个时代中对事物数学模拟的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技术水平,而不能准确表征对这些宇宙事物的理论认知程度

这也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公式几百年之后,至今依然对万有引力本质认知不清等等一系列物理本质性理论问题未解的原因,同样地,人类有史以来就对太阳光、星光进行着思考,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及其同时代的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们,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对光进行追根求底的研究,有人说光是颗粒性的,有人说是波动性的,颗粒性近百年波动性几十年颗粒波动二象性又过去了百年

对万有引力的本质没有获得理论性确定性认知不影响应用万有引力公式预测描述宇宙天体运行规律;尽管,没有确定光与光子本质上到底是颗粒还是波动,也不影响光的应用,激光、X光、电灯、电视、摄影、光刻机各种应用都与光的本质有关,但是,都不需要理论上解决了光与光子的本质之后,才能够应用。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物质在那里物质的组成部分也在那里,它们的作用、影响就在那里,无论其大小结构怎样,无论其影响程度如何,在影响物质运动、作用、变化的自然规律中,都会如实地体现每一种物质单元、每一种物质架构存在的作用、影响与意义,都不可被替代不应被忽视,都是生而平等的。尽管应用技术层面上,它们会因为实用性被忽略被舍去,但是,理论上不应被忽略更不能被舍弃。

科学技术重在有效性、实用性,有效性、应用性的研究创新推动着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科学理论重在普适性、规律性,普适性、规律性创新发展指导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是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区别联系

宇宙时空中,物质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影响及变化,各有各自的不同,无论大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大不以其大而欺小,小不以其小而惧大,大有大的作用效果,小有小的作用体现

对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方对对方的作用力一样大(方向相反),而受力引起的各自的加速度却不一样,根据牛顿力学

F = ma

a = F/m

其中,F为作用力,m为受力物质的质量,a为受力物质产生的加速度。

显然,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时,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二体引(斥)力作用系统,甲、乙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随着二者在力的作用下,相(或背)向加速运动的变化而变化;甲、乙质量之和形成系统的等效质量系统等效质量的质心被称之为系统等效质心,简称为系统质心

系统质心位于甲质心乙质心之间三心共线,甲质心、乙质心与系统质心之间的距离,随着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甲质心到系统质心的距离和系统之心到乙质心的距离,始终保持与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甲、乙两个物体围绕系统质心做同步公转运动。

当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互之间的距离、围绕系统质心公转的速率达到和谐一致时,甲、乙二体系统会构成一个动态稳定的系统?应该可以的,天体的自转就是保证形成这样的动稳态系统的相互斥力(抵抗系统物质引力的作用力),这个自转作用力的大小是否可以由二体系统自助完成呢?天体自转需要有能量来源,内部电磁斥力能量来源,和外部引力赋能来源,所以,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不然的话,宇宙星际微小物质的自助聚合成为较大物体就没有了动力。

二体系统或为物质聚合系统或为物质离散系统,二者必为其一。

只有在高阶天体系统中,甲、乙二体系统作为高阶天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高阶天体主天体的作用下,才有希望形成一个动稳态的刚性绑定二体系统,地月系统为太阳系中的动稳态二体子系统,刚性绑定二体系统,太阳系与水星是银河系主天体赋能绑定的(?)刚性绑定二体系统?其他行星系统呢?

请参考《天体公转、自转及其效应》中关于天体自转变化的讨论,地球自转、地月系统自转是如何受到太阳引力赋能的,太阳引力赋能是地球自转、月球自转、地月系统自转,地月系统形成绑定(锁定)系统的重要动力来源。

假设、实验、结论与论证

假设就是被用来否定的,科学家提出自己的科学假设,提出者、其他人都可以怀疑假设的真实性,可以对假设进行科学论证,以确定其真伪。

若因为做出了一个假设,而傲慢起来,这样的科学家属于半瓶子科学家,连自己的假设真伪都没有论证,这种傲慢则为无知的表现。

如要真傲慢,首先就是要论证这个假设是真的。否则,一旦假设被证伪,确认假设的确是错误的,他是不是还能傲慢依然。任何假设只要没有被证实为真,即使没有被证伪,也永远就是假设,任何人都可以怀疑这个假设的真实性,自然地,可以怀疑由此假设为前提条件所得到的逻辑结果

真正的科学家研究探索的是宇宙事物的本质,他们不会过于在人与人关系调节上花费很多的精力,那就是本真的他自己,不会傲慢对人,也不会在意别人说他傲慢,太阳、地球会对他人、他物傲慢吗?太阳、地球又会在意别人说他傲慢吗?

你会说太阳、地球、月亮傲慢吗?它们都是宇宙时空中鲜活的生命,昼夜不停地走自己的路,圆自己的梦……这才是每个生命体应该具有的品质

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包光子能量的不连续性波粒二象性相对论,是一个不遵守经典物理学原理原则现代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原子组分、原子结构和原子变化及其规律,在实验手段与数学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各种数学模型,模拟解释解读实验现象,如热辐射、光电效应、基本粒子等等,建立描述原子内部物质之间的运动、运动动力及其规律的理论。

量子力学号称理论物理实则技术应用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统一性,以过多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假设,这些假设多没有获得被证伪或证实假设与假设之间的兼容性没有被论证,因而,量子力学中充斥着各种似是而非的东西、自相矛盾的定律

对称乃不变之变

“埃米.诺特作为数学家,在物理定律的数学对称和确定的不变物理量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若“X”不随着时间而变化,那么,“X”对时间而言就是守恒的,称之为时间平移对称物理定律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物理定律适合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就是物质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纯物质性的,与时间无关,与空间无关,所以宇宙的本质是物质

物理规律在任意时间都是适用的,是一个关于对称的公理性假设,此假设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一个常数来改变物理定律中的时间,而不会改变物理定律本身,一个常数的位移,而不论位移在空间或时间里发生,称之为平移

万事万物都会重复发生,循环往复,往复循环,变化了的是空间和时间,而不变的是宇宙物质的存在、运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变化及其规律,不论什么时间什么空间,只要达到了物理规律要求的条件,其中的物质就一定会遵循着既定的物理规律存在、运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变化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无新事,都是往日曾有之事,都是来日将有之事”-《传道书》。

“若真是阳光底下无新事,一切都是曾有过,大脑岂不受欺骗,何须发明苦劳作?努力发明,辛苦劳作,只是一遍遍从事从前”– 莎士比亚。

时间和能量

物理定律中,任何的对称性都意味着某个物理量守恒;时间平移对称,也对应着一个守恒的量。

物体的能量,被描述为物体对外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新理论物理学》架构”理论认为:物体的能量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物体的运动能量,也就是物体因其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运动能量,简称为物体的运动能(量);一种是物体因其结构所具有的结构能量,简称为物质的结构能(量),本质上讲,物质体的结构能量为由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组合成为该物质体的组分与结构所需要的能量

运动能是物质的万有电磁力(万有电磁引力和(或)万有电磁斥力)作用将物质体系的结构能转化为物质的运动能,由物质运动使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物体受力的过程,是外力对物体的赋能过程,在此过程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时空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就是物体与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物体与物体受力被赋能,运动被加速,总伴随着物体被内部物质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系统的结构能量也所致发生了变化,物体的结构能量与物体的运动能量发生了转换,这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一个赋能、一个储能的过程。

宇宙物质由两种最小物质基本粒子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组合而成,一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一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依靠万有电磁引力组合为一体,构成宇宙时空中最小的组合物质基本粒子颗粒物质体—-光子,光子是宇宙物质中最小的电偶极子,光子有相应的电偶极子磁场,具有万有电磁场力(万有电磁引力、万有电磁斥力)

宇宙物质从有序到无序,是一个(再生)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从无序到有序,则是一种物质定向组合的过程,是一种被施力被赋能的过程。

宇宙物质的变化,就是一种组合物质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无序的循环往复、往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万事万物遵循一定的规律,所谓的规律就是宇宙物质之间的不同数量的“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通过“电场作用力,“相互作用影响”,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构成宇宙万事万物所遵循的路径轨迹与必然结果。

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和由它们组合而成的光子与由它们存在而来的,宇宙物质之间的万有电磁引力、万有电磁斥力,构成宇宙这无穷无尽的反复循环之中,发生、发展、变化着,无始无终地演化着。

“牛顿《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之前,研究物体运动的哲人们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就是发现,物体速度的平方总会作为一个特别有用的标准,用于衡量物体的运动情况”。

伽利略发现,“在近地重力影响下的特殊物体运动中,如抛出去的石块、射出去的弹丸、沿斜面滚落的铁球、摆动的钟摆等等,在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总会导致其速度发生变化,而且,速度平方值的变化与物体高度的变化存在固定的规律,而与物体高度变化的路径及其他细节无关”。

这种情形的重复出现,表明宇宙物质运动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地球表面附近,从高处自由下落运动的物体的高度变化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蕴含着物体的高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相互转化,而这个转化的原因在于物体受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下落起点位置越高,物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越大,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当研究思考一个球体物体A(质量m)从空中(高度h处)自由落下对地球的撞击破坏程度时,可以用同质量、同体积的物体B以物体A下落到地面时的速度直接对地球的垂直撞击的破坏程度是一样的。

若以物体B在速度v时对地球撞击的破坏程度,作为衡量物体B的能量大小的指标值,显然,质量越大破坏程度越大,速度越大破坏程度也越大,将这个破坏能力指标以E表示,称之为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那么,物体B的运动能量以Eb表示,物体A的运动能量以Ea,则有下列公式(k1为比例系数):

Eb  = k1 mv^2 = Ea

由于物体A在高度h处的速度为零,所以,物体A自由下落到地面时,高度的变化为h,而速度变化为v。

物体A的运动能量Ea是由它从高度h处落下,高度由h变为零转变而来的,显然,物体A在高度h处时,尽管其运动速度为零,但是,却等效于具有它自由下落到地面时一样的能量,物体A的这个等效能量以Eh表示,应该与其质量m成正比,与其高度称之比,则有(k2为比例系数):

Eh = k2 m h

而且,Ea与 Eh数值相等,

k1 mv^2 = Ea = Eh = k2 m h

k1 mv^2 = k2 m h

令:

k1/ k2  = 2g

则得:

m g h = m(v^2)/2

将物体在高度h处具有的等效运动能量称之为物体的势能(实际上,这就是地球上放的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物质系统的结构能,当物体与地球重合时,结构能变成了物体的运动能量),所以,物体自高度h处下落到地面时,物体的势能变为零,(不考虑空气阻力)全部转换成为物体的运动能量,动能。这就是宇宙中的一个重要的物质规律,能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势能转化和守恒定律。

本质上,势能是不存在的,所谓的势能,只是一种等效效果,转化的不是势能,而是地球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球与物体万有电磁引力、万有电磁斥力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地球电磁场作用力在宇宙时空中各点的分布与处于电磁场中的物体受力被加速赋能的结果。

宇宙时空中物质的能量有两种,物质运动能量和物质结构等效能量。物质的运动能量容易理解,就是物质的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描述为“与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与物质的运动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物质的结构等效能量就不太容易判断和理解,结构能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因为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被赋予能量,而在物质内部形成的抗拒物质结构变化的能量,也就是保持物质结构不被改变的能量

物质结构等效能量中的结构是一个系统结构的概念,有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两个物体都(是)可以看着这个系统的结构部件,整个系统的能量中包括物质结构构成之初物质系统获得的形成如此结构时受力被赋予的能量。

物质系统物质结构从有序到无序,整个系统对外释放出能量;物质系统物质结构从无序到有序需要吸收外力赋予能量,由此,势能,物体的结构等效能量,就是物质系统的结构能量、摩擦力产生物体分子动能、势能(热能),热能是由物质的分子运动的宏观体现,分子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改变了物质微小粒子的运动状态,打乱了物质分子原来的组合结构,增加了物质微观物质组成部分至今的碰撞力度,所以释放出热量,能量,这些能量部分地是由(至少)光子携带着的,体现为光子的运动动能。

牛顿力学中,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理想化的更为普遍的定律,而不是一个现实实际存在状态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因为能量的转化有多种形式,通常能够考察研究到的能量转化仅仅是占主导地位的那些转化,或者说是精确度要求范围内的那些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而更多的实际存在的微小的能量转化、损耗往往会被忽略,理论上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是不容置疑的,虽然没有确切的理论依据,物理学就是实践的科学,是对大自然现象观测的科学研究、科学思考的真理性归纳总结。

牛顿力学的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适用于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大小只取决于它们之间的相对距离。有人称牛顿力学中,“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破坏了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其实,这并非表示牛顿力学中的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在有摩擦的情况下不适用,而是摩擦力让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的描述变得复杂,一部分能量变成了微观分子热能消耗,这部分消耗的能量也是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中的能量。

物质与物质之间的摩擦力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与物体的成分和物体穿过的介质的成分有关,……而且,摩擦力作用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相反,所以,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就是一个微观意义上的物质运动,分子碰撞摩擦运动、光子与物质碰撞运动,光子与放射粒子的逃逸运动的的综合。

现代物理学实验发现:“高能负电子、正电子对撞机里,两个非常轻的粒子,一个负电子和一个正电子相碰撞,常常会产生几十个粒子,这些粒子的质量相加在一起的总和,会是当初输入的粒子质量的总和的好几倍”。 由此,现代物理学认为,负电子单元负电荷、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被加速到极高速度,接近于光速的数量级,负电子单元负电荷、正电子单元正电荷都成为高能粒子,高速高能粒子相撞的结果,能量转变为物质粒子

“《新理论物理学》架构”理论认为,这不应该是对撞机里面真实的情形,首先输入端的粒子数量确定是个问题,只有一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和一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在强大的弯曲闭合的对撞机电磁空腔里被加速时如何确定在这个空腔里只有一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和一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而没有其他的物质基本粒子(比如光子)混迹存于其中,是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假如有光子混入其中存在的话,那么,对撞形成的粒子的数量和种类就会增加,实验表象中的质量增加,就不属于单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与单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对撞的产物,而是在单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与单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对撞实验过程中更多的光子参入其中形成的产物。更不是,输入对撞机的那一个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一个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被加速成为两个高能粒子后碰撞时,能量转变成了物质粒子。

能量是能量,质量是质量,能量与质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物质实实在在的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组合物质体,而能量仅仅是物质运动状态、结构状态的一种表征特性。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不是能量转变成了质量应该是暗里潜入对撞机空腔里的物质,绝大多数当属于光子,在负电子单元负电荷、正电子单元正电荷对撞时,被显露出来,却未被实验者发现,也就无法将它们甄别出来,从而造成的对实验结果的误读性诠释

与时间均匀性一样,物理定律在宇宙空间中也存在着均匀性,这种均匀性表现为一种对称,被称之为空间平移对称。这种对称性,也存在着相应的守恒量,动量守恒物理定律从不同的方向看上去是应该一样的。

这是另一种对称原则,称之为旋转对称,角动量守恒。宇宙物质结构能量、运动能量守恒定律。

埃米.诺特,数学家、数学物理学家,一个醉心于·数学的女人,她的勇气、坦率、被、奋不顾身以及她的淡定自若,使人身处仇恨、卑鄙、绝望和悲伤的时候,感到一种道德上的慰藉。

宇宙时空是均匀的

宇宙时空均匀性有两个方面的均匀性内容所构成。

其一,时间均匀性。时间的均匀性,这是通过感受时间获得的一种认同性。就是时间流逝的均匀性同过去、现今、与未来的时间均匀性。这种均匀性是以人们感受到的形式呈现的。时间均匀性可以成为比较物质运动、变化早晚、快慢、过程持续的标准和依据。

任何事物都有开始产生、成长、成熟、走向衰落的过程。宇宙物质都处于存在、运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中,物质自身的物质量和结构也在不断运动作用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也就是物质的质量和结构都在发生着持续的变化,由小变大,由大变小地重复着、循环着。

但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负电子单元负电荷却是永恒的、循环的、本质的、特性不变的,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之间合合分分、分分合合、聚聚散散、散散聚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组合成光子,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与光子组合成为组合体物质,组合体物质组合成超级组合体物质,而超级组合体物质又会通过巨大的内部能力驱动,释放分解成为物质基本粒子,基本粒子再分解进一步为最小基本粒子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负电子单元负电荷。

其二,空间均匀性,宇宙空间是各向同性的,意味着宇宙空间中,以任意一点为中心,呈现为球面形式的全方位对称,空间也是无限可分的。

宇宙空间无限可分性在于:1、对于宇宙空间中任意两点O、O’之间的连线线段OO’,都存在两点P 、P’位于线段OO’上,且P 、P’位于O、O’之间;2、对于宇宙空间中任意一连续的平(或曲)面区域S,总存在一个属于平(或曲)面S的平(或曲)面S‘,S’为S的真子集,且满足S‘属于S;3、对于宇宙空间任意一个空间闭合体V,总存在一个宇宙空间闭合体V“位于空间闭合体V之中,也就是空间闭合体V“为空间闭合体V的真子集。

而物质均匀性,源之于构成物质的最小的基本粒子正电子单元正电荷、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的物质对称性均匀性和最小基本粒子之间万有电磁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均匀性、对称性;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正电子单元正电荷同一性、互换性、等价性,负电子单元负电荷与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的同一性、互换性、等价性;正电子单元正电荷与负电子单元负电荷的电荷相异性、引力对等性、位置(?)互补性。

根据宇宙事物的重复性、一致性、与时间无关性和宇宙物质的无限性,可知宇宙事物发生的多样性和同时性,非同时的排列均匀性。由此可推知时间的均匀性,N个事物在宇宙时空中发生的连续性,当N趋向于无穷大的时候,时间就自然而然地被均匀划分出来,这是时间均匀性的理论解读与诠释。

由宇宙空间的无限可分性,可以推知,宇宙时间的无限可分性,由于时间表征的是宇宙物质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情况,假定,某物质体在空间V中运动,速率为v,那么,从A移动到B点,A、B之间的距离为d,则有所用的时间为t,显然,物质体在A、B之间的运动关系式,可表达为t=d/v,由于d可以无限小,所以,t也可以无限小,这就说明,时间是无限可分的。时间无限可分性是由宇宙时空中物质体运动的连续和宇宙空间的无限可分性所确定的。这也是确定时间的均匀性、同时性的原理与原则。

要点归结

宇宙物质体系统中,物质体与物质体之间,相互作用影响,而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就是物质体各自运动状态的改变,和物质体系统结构状态的改变,物质体系统结构状态的改变结构能量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结构能量使得物质体系统中的物质体的运动能量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是物质体系统结构能量与物质体的运动能量的相互转换,从而,使得物体系统的整体遵守“物质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物质体的运动能量与物质体系统的结构能量总和保持不变。

运动能由物质的万有电磁引力或万有电磁斥力作用,将物质体系的结构能转化为物质的运动能,由于物质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物体受力的过程是外力对物体的赋能过程,在此过程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时空位置关系发生改变,就是物体与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物体与物体受力被赋能,运动被加速,总伴随着物体被内部物质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因而,物体系统的结构能量也所致发生了变化,物体的结构能量与物体的运动能量发生了转换,这是一个能量转换的过程,一个赋能、一个储能的过程。

宇宙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作用结果,就是物质运动的改变,物质体结构的改变,物质体运动能量与结构能量的转换。

如此,使“物质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了近乎完美的体现与诠释。

(转载自海天雨虹微信公众号《科学前沿思考未来》,较大幅度修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